鄂农发〔2015〕22号
各市、州、县人民政府:
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切实抓好今年秋冬农业生产,经省人民政府同意,提出如下指导意见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,牢牢把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,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,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、种养加一体、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,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、生产方式、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,推动秋冬农业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,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,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,走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。
二、任务目标
主要围绕“三稳定三提高”推进秋冬农业生产。三稳:拓展油菜油用、菜用、花用、肥用、饲用等多功能,力争油菜面积基本稳定。围绕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、藏粮于民”,稳定小麦和马铃薯种植面积。三提高:提高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,优质专用小麦覆盖率达到80%,油菜“双低”率保持在96%以上。小麦机条播率达到40%,油菜机播率达到30%。小麦药剂拌种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,主产区力争全覆盖。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,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,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开展代耕代种、统防统治,力促标准化生产、规模化经营。提高秋冬农业综合效益,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种养模式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,力争做强一产、做优二产、做活三产,提高综合收益。
三、重点工作
(一)提升粮油综合产能,确保口粮自给有余。各市(州)、县(市、区)政府要站在全局高度,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“口粮绝对安全”的要求,从秋冬播抓起,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、藏粮于民,稳定粮油生产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,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,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、上图入库。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,全面落实《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》,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,大力宣传油菜生物学产量高、种子便宜等优势,在双季稻和中稻再生稻区加大绿肥油菜推广力度,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,减少水稻生产化肥施用量,提高冬春绿色覆盖率。扎实搞好秋冬农田基本建设,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,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,建设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,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。合理布局水稻大、中、小型集中育秧基地,利用冬闲季节和秋冬温光资源,抓好已建基地的综合利用和新建基地规划建设。加强粮食烘干和仓储建设力度,实现保质保量,减损增效。
(二)切实抓好技术推广,提升秋播科技含量。以粮油高产创建和“绿色增产模式攻关”为平台,集成组装一批先进适用技术,抓好试验示范,为秋冬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。贯彻农业部《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》,落实“一控两减三基本”的各项措施,切实加大药剂拌种、精量播种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统防统治和麦瓜稻套种、猪沼菜生态种养等高效模式的推广力度。继续落实油料大县奖励资金的30%以上用于“双低”油菜统一供种和技术示范的政策,统供油菜品种禁止从根肿病疫区引进品种、禁止引种“双高”和“单高”品种。突出机械秋播,在更大规模、更广范围推广小麦、油菜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,提前开展农机手作业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,适时组织机具调度跨区作业,确保作业水平稳中有升,作业质量明显提高。
(三)科学推进结构调整,打造农业产业集群。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、经济发展水平、市场需求等因素基础上,因地制宜,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、宜草则草、宜牧则牧、宜渔则渔,全力打造区域集中、特色鲜明、规模经营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进一步优化秋冬粮油作物生产布局,深入推进“南油北麦城郊菜”结构调整,建设北纬31度以北小麦优势产业带,做强江汉平原、鄂东和鄂中油菜优势产区,提升城郊蔬菜、设施蔬菜和高山蔬菜基地生产水平。积极推进农牧结合,按照“以养定种”发展饲用粮生产,合理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、饲用油菜等冬季优质牧草,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,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,促进粮食、经济作物、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。加大适应性结构调整力度,发展避灾农业,冷浸滨湖地区要适度发展稻田综合种养,因地制宜推广稻-虾、稻-鳅、稻-鳖等稻渔共作模式;25度以上坡地要退耕还林还草,干旱死角要全面调整发展节水农业或种草养畜,实现既稳粮又发展草食畜牧业,带动农民增收。
(四)着力培育新型主体,发展适度规模生产。以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,突出新型主体培育,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,把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,把产前、产中、产后联结起来,引导农户规范有序流转土地,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季节性流转,推动适度规模经营。要在政策制定上予以支持,鼓励县市政府出台土地流转补贴、统一供种补贴、机械作业补贴等财政奖补措施引导新型主体投入秋冬农业生产。要在项目扶持上予以倾斜,在符合项目实施有关规定的前提下,可以将新型主体列为项目实施主体,加强项目实施指导服务,将其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,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的平台,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平台。在管理方式上予以创新,逐步将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行动融入新型主体的生产经营全过程,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,搞好农产品监测预警平台建设,引导新型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,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提升营销能力。
(五)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,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。以“做强一产、做优二产、做活三产”为目标,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、优势产区、特色产区、重点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,打造供应链,延伸产业链,形成农业产业集群。要突出湖北特色,稳定油菜产业,发挥镇、村小油厂、小作坊的地域优势,引导农户就近生产、就近加工、就近消费;大力培植面向城乡居民优质健康需求的浓香菜籽油品牌;对带动能力强、确需支持的乡村“两小”企业,各地可采取合理化、差别化的激励政策,支持“两小”企业推进标准化生产、参加技能培训、开展技术改造,使其在油菜产业发展中发挥市场“稳压器”、创业“孵化器”的作用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行政推动力度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各地要以实现“十二五”圆满收关、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为目标,从秋冬农业生产开始,科学部署转方式、调结构、增效益系列活动。要立足组建秋冬农业生产责任专班,层层明确目标,逐级落实任务,确保领导到位、任务到位、责任到位,确保稳粮增收调结构、提质增效转方式取得实效。
(二)加强基层调研,科学指导一线生产。要把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成果运用于推动农业转方式的实践,勤进村、常入户、多下田,掌握一手资料,指导一线生产。要结合秋冬农业生产,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、分作物制定技术意见,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、墒情、病虫情,指导农户因时、因地、因苗落实技术措施,引导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科学生产。
(三)加强部门协作,合力助推秋冬农业生产。各地要组织农业、工商、公安、质检等部门联合执法,规范经营秩序,净化农资市场。今年夏收小麦不完善粒的比例较高,可能对秋播用种质量造成影响,各地要加强市场监管和种子调剂,确保生产用种安全。要广泛开展惠农政策宣传,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。要组织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,改善信贷服务,多途径、全方位支持秋冬农业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