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云报道(湖北之声记者谢昆仑 潜江台记者李春红)在潜江,小龙虾产业如日中天,从“虾稻连作”到“虾稻共作”,乃至于“虾鳅稻”“虾龟稻”……“虾+N”的创意搭配,为农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走进渔阳镇排湾村,农民袁作圣正在自家水田里捕捞小龙虾。他一边忙着把张牙舞爪的小龙虾运到岸边,一边告诉记者:“现在每天都可以捕捞近百把斤小龙虾,经济效益非常可观。4月份茭白收了一季,你瞧,小龙虾就赶着趟来了。把小龙虾和茭白放在一起还真赚钱哩。”
潜江从“一稻一虾”到“一稻两虾”用了十多年的探索。刘主权被誉为“虾稻连作”第一人。2001年,他和市水产部门一道,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“虾稻连作”模式。5年后,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,带动湖北小龙虾养殖大发展。2013年,经过三年的摸索创新,“虾稻连作”的升级版——“虾稻共作”成功面世,专家一致认为“此项技术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”。
“虾稻共作”实现了一地两用、一水两养、一季两收,提高了土地产能,增加了农民效益。
不仅如此,近年来,潜江市以“虾+N”的发展思路,创造出了十多种小龙虾混养、套养、轮养的高效模式:“虾—鳜”轮养模式每亩收益近万元;“虾—莲(藕)”共作养殖模式每亩收益5500元;“虾—龟—稻”综合高效种养模式每亩收益8000元……
“虾+N”的创举,提升了“水下经济”产能产值,鼓起了虾农们的荷包。
潜江龙湾镇范茂海介绍:“今年搞的虾蟹鳜,虾子都已经卖了三万多去了,螃蟹大概还有个2万元左右,还有别的鳜鱼、花白鲢,一起一亩田可以收入1万出头。”
2015年底,仅稻田养虾面积就达到35万亩,小龙虾产量6万吨。小龙虾养殖亩平纯收益4000元左右,带动潜江市农民去年人均年增收628元。
(责任编辑 谢宝莹)